罗马数字与0:
大约1500年前,罗马帝国的一位学者发现了“0”这个符号,并认为它在数学运算中非常方便。然而,罗马教皇认为“0”是亵渎上帝的数字,因此下令禁止使用。尽管如此,罗马的数学家们仍然秘密地使用“0”,并做出了很多数学贡献。最终,“0”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逐渐被淘汰。
罗素悖论:
理发师挂出招牌称“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这引发了一个悖论:理发师自己的头发由谁理呢?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一类,否则就不符合招牌上的条件。
泰勒斯量金字塔:
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看到法老寻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通过测量木棍的影子和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巧妙地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最终以2比1战胜齐威王。
曹冲称象:
古时候,曹操想知道一头巨象的重量。他的儿子曹冲建议将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称一下石头的重量,从而得知大象的重量。
高斯巧解算术题:
高斯在小学时,老师让他从1加到100。高斯通过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发现结果是5050,从而迅速得出答案。
阿基米德测皇冠: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通过将皇冠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排出的水的重量,从而巧妙地测出了皇冠的体积和密度。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并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店主到邻居处换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后来邻居发现50元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赔偿了50元。顾客却认为他只拿了70元,因为手杖的费用是30元,找头20元,总共50元。
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树上一个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告诉它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蜗牛问井有多深,癞蛤蟆说井有10米深。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还蕴含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智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