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汉代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边鲫鲥早成荫[佚名]。
魏晋南北朝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代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柳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宋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元代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
明代
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
清代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些诗句通过描绘杨柳的柔美、婀娜和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杨柳的深厚情感和对春天的赞美。杨柳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思念和春天,因此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题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