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大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可以由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木屑、麸皮等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例如,配方可以是玉米秸秆45%、玉米芯35%、稻壳20%等。
培养料的选择与前处理
选择新鲜、干燥、无污染、无霉变、无虫卵的秸秆,秸秆在使用前需晾晒2-3天。玉米秸秆和玉米芯需要分别粉碎成合适的大小,然后混合。在播种前一天,培养料需注足水,料水比约为1:1.2,预湿建堆12-24小时,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70%-75%。
播种、发菌、出菇
畦床宽90-100厘米,铺三层料、两层菌种,每亩需菌种200袋左右。播种后,覆盖一层厚2-3厘米的土和稻草,保持适当的通风和湿度。发菌期间少浇水,待原基出现后适当增加湿度,保持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气湿度在90%-95%。一般播种后40天左右可出菇。
大棚管理
大棚应选择近水源、不积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大棚内应采用高床栽培,床宽100-120厘米,高10-15厘米,长度1.5-7.0米,畦间距40-50厘米。棚内应配备喷淋或滴灌给水设施,棚上覆盖遮阳网与塑料膜,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和湿度控制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6℃,最适温度为24-28℃;出菇温度范围为4-24℃,以16-20℃为宜。在南方地区,适宜的播种时间为9-10月,11月至翌年3月底出菇。大棚内应保持适宜的湿度,空气湿度在90%-95%之间,干燥时可通过喷雾等方法保湿。
覆土管理
菌丝发满后需要覆土,覆土以菜园土为宜,土壤适宜的pH值为5.5-6.5。覆土后要注意保持湿润,但不可过量喷水,以免影响菌床出菇。
病虫害防治
栽培前应对场地进行翻耕、曝晒、杀虫菌处理,撒生石灰后旋耕,反复交替,将土壤酸碱度控制在7-7.5。大棚内应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大球盖菇的大棚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灵活调整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