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酿造工艺标准是确保酒体品质和风味一致性的关键,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一、原料选择
基础原料 以红缨子糯高粱为主,要求颗粒饱满、均匀、支链淀粉含量≥90%,呈玻璃质地状,利于多次蒸煮。
辅料要求
小麦需无杂质、霉变,麸曲需新鲜、均匀,确保发酵剂质量。
二、工艺流程
制曲
- 粉碎小麦后高温发酵(约60℃),需翻曲两次,发酵周期40天,制成曲块。
下沙与蒸煮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开始下沙,高粱经100℃开水润沙后蒸煮2小时,摊凉后加曲发酵,外层温度达50-60℃。
- 糙沙工艺在下沙一个月后进行,比例1:1,重复蒸煮流程。
发酵与取酒
- 共经历8次发酵,每次约1个月,采用固态发酵法。
- 分7次取酒,时间跨度1年,最后一次取酒后需陈酿。
蒸馏与陈酿
- 两次蒸馏:头香(低度)和酱香(高度),采用传统笼式蒸馏。
- 陈酿需3-5年,酒液与容器中的天然气味融合,形成独特风味。
三、关键控制点
温度管理
- 发酵温度需控制在50-65℃,蒸馏温度控制在100℃左右,避免高温破坏风味成分。
卫生管理
- 曲池、窖坑需定期清理消毒,防止杂菌污染。
周期要求
- 整个生产周期≥1年,需经历3年窖存后才能勾调,部分高端产品需5年以上陈酿。
四、质量标准
感官指标
- 颜色:无色或微黄透明;香气: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口感: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
理化指标
- 酒精度:40%-55%vol;酸度:pH值4.0-4.5;总酯含量≥40mg/L。
法规要求
- 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物质,需符合GB/T 26760-2011国家标准。
五、工艺特色
坤沙工艺: 以红缨子糯高粱为原料,经9次蒸煮、8次发酵,是酱香酒核心工艺。 碎沙工艺
通过以上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酱香酒才能保持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形成“酱香突出、空杯留香”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