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的调制配方涉及基酒选择、比例搭配、调味酒添加及陈放等关键步骤,需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综合考量。以下是详细配方及要点:
一、基酒选择与轮次搭配
基酒类型 - 以红缨子高粱或糯红高粱为佳,含高淀粉和糖分,适合发酵。
- 可搭配不同年份和轮次酒体,如一轮次酒香气清新,七轮次酒醇厚。
轮次酒特点
- 每轮次酒风味独特,七轮次酒通常具有最佳陈香和层次感。
- 老酒(陈酿5年以上)提供醇厚感,新酒(3-5年)增加新鲜度。
二、基础配比原则
老酒与新酒比例: 通常以老酒为主(60%-70%),新酒辅助(30%-40%),具体比例因配方而异。 调味酒添加
三、关键调制步骤
勾兑方法 - 采用“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提酒”传统工艺。
- 先用1-7轮次酒进行大勾兑,再添加调味酒微调,确保风味平衡。
调味技术
- 盘勾: 按轮次、等级、酒龄合并基酒,稳定风格。 - 添加调味酒
四、陈放与过滤
陈放时间:勾调后需静置30-60天,使风味充分融合。
过滤要求:通过滤网或专用设备去除杂质和沉淀,确保酒体清澈透明。
五、注意事项
原料品质:高粱、小麦需颗粒饱满,无霉变;水需软净,矿物质适中。
比例调整:建议先以小比例(如1%-2%)试调,逐步增加至理想风味。
勾兑师技巧:同一基酒不同勾兑师可能因微生物群落差异产生微妙风味差异。
六、经典配方参考
基础配方:高粱50公斤、小麦40公斤、大曲20公斤、水240公斤。
调味酒组合:酱香基酒30%、尾酒20%、特制调味酒10%。
通过以上步骤与配比,可调制出酱香突出、口感平衡的白酒。实际生产中需结合酒厂传统与现代技术,反复试验优化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