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结合原料、工艺、感官和理化指标综合评定。以下是最新规定的详细说明:
一、等级划分标准
国家标准(GB/T系列) - 适用于酱香型、浓香型等主流香型,采用GB/T 10781等国家标准。 - 以总酯、己酸乙酯等理化指标为核心,例如优级要求总酯≥2.2g/L,己酸乙酯≤0.3g/L。
企业标准(QB系列)
- 企业根据自身工艺和质量控制制定,属于自愿性标准。
其他标准
- 包括行业标准(HB)、地方标准(DB)及轻工业部标准(QB),但权威性较低。
二、核心划分维度
感官指标
- 色泽、香气(如窖香、粮香)、口感、回味等。
理化指标
- 酒精度(40-65度为高度白酒)、总酸、总酯、固形物含量等。
卫生指标
- 甲醇、铅等有害物质含量需符合国家标准。
三、等级差异示例(以酱香型为例)
优级: 总酯≥2.2g/L,己酸乙酯≤0.3g/L,香味协调且余味悠长。 一级
二级:总酯≥1.8g/L,己酸乙酯≤0.5g/L,具备基本风格。
四、其他分类维度
原料:粮食酒(高粱、玉米等)、曲种(大曲、小曲、麸曲)。
工艺:固态法、液态法、勾调法。
档次:高端(名酒、特曲)、中端、低端。
五、注意事项
不同标准下的等级划分可能差异较大,例如总酯含量标准。
价格与等级无绝对对应关系,高端酒不一定等级最高。
以上信息综合了国家标准及权威资料,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