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
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我是不大爱过节的,但去年这时,有朋友向我祝端午节安康,我本想回个同乐,但也不太想总这样敷衍,便回了句“端午节快乐”,结果对面就和我争论起来,说端午节应当说“安康”。安康,平安健康,是个好词,可怎么就不能是快乐呢?
包完粽子之后,粽子就下锅了,过了两三个小时,粽子熟了,一阵扑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吸引出来了。粽子,飘动着阵阵浓香,我还没来得及动口就被陶醉了,我张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满嘴生香,那味道:妙哉妙哉。吃着这香甜的粽子,我的心也被这糖一样的粽子融化了……“哈哈……”欢乐的笑声在我们家的上空回荡着。小小的粽子包含着家人多少浓浓的爱意啊。如果说古人包的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包的粽子就是表达亲人美妙的祝愿。我希望这些习俗能一直流传下去,继续随着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端午挂菖蒲的作文范文3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来临了。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把粽叶、糯米、肉、鸡蛋、蘑菇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鸡蛋依次加了进去。最后,她的手灵巧地转了几下,用绳子把粽子给捆绑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出台”了。真像一个打了胜仗的中国士兵。我们全家称赞不及。爸爸见了不甘落后也来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说:“我的大粽子要出世了。”我和妈妈笑哈哈的看着这个“假厨师”。呀!
端午已至,青青的菖蒲挂在门头,散发着家的味道。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石菖蒲。菖蒲可以说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运用在端午节的民俗中。“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民间认为菖蒲有辟邪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菖蒲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宋代时就有以“菖蒲节”代指端午节的说法。
又到端午蒲艾香。薛斌||安徽 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 中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词中“门前艾蒲青翠”指的就是端午节挂菖蒲艾草的习俗。菖蒲有香气,可开窍醒神,叶子形状似剑,民间称之为“水剑”,寓意其可“斩千邪”。而艾草是一种药草,代表招百福。古人认为将菖蒲艾草悬挂在门口可以驱邪避疫,保祐家人免受疾病和邪恶的侵害,幸福安康。
芒种时节,又见端午艾草菖蒲飘香。
菖蒲是我很喜欢的植物,在城里一年中唯有端午看得见,每年端午节那天少不了买几根长得很漂亮的。挑菖蒲叶片长长、绿得发亮的,根也是干干净净、白中带红的。和着艾草一起带回家。挂在门边,有个端午的意思。
端午节除了粽香满室,餐桌上还得有咸蛋,大门两边也要挂上艾蒿、菖蒲才算。对母亲来说,草木香气和粽子、咸蛋一样,是端午的标配,缺一不可。对我们小孩子来说,端午则是好听的童谣,是香甜软糯的粽子,是上弦月一样的咸蛋。
小时候家贫,家中喂养着几只鸭子,却通常吃不上鸭蛋。鸭蛋凑到十个以上,母亲就趁赶集天提到场镇上去卖,换回盐、油等生活必需品。
我便一时兴起,提笔撰写一篇《青青艾草又飘香》的千字短文发表于江山文学网,以此来表达对传统节日的怀思。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中秋一样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中,插艾蒲是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在民间流传甚广,已延续千年。既然插"艾蒲"已成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心想,如果只写艾草而只字不提菖蒲,心中不免觉得对艾草有偏袒之心,而于菖蒲则有不公之意。于是,便又补写了《端午节后话菖蒲》这一拙文。
《端午独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端午独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