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许多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大禹治水:
大禹是远古时期的水利管理专家,他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到治水工程中,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介子推: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有一次重耳饿晕过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成为国君,却一时疏忽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没有主动邀功请赏,反而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最终因不愿出山而被烧死。
伯牙与子期:
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两人心意相通,互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岳飞:
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岳飞,被秦桧陷害后,遗体被孤零零地躺在临安牢狱的冷硬地面上。一位名叫隗顺的狱卒,冒着危险将岳飞的遗体秘密安葬,并在遗体下放置了玉环作为标记,种下两株松树以便未来辨识。岳飞的冤屈最终得以昭雪,其遗骸被隆重迁至杭州栖霞岭,命名为“宋岳鄂王墓”。
许仪后:
明代读书人许仪后,在日本被俘并被迫留任医官。他积极搜集情报,整理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委托可靠的同乡朱均旺秘密带回中国,帮助明朝军队在“壬辰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严植之:
南朝梁天监年间,严植之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因重病被抛弃,于是将他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后,病人康复,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但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乡。
王羲之: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一位贫苦的老婆婆在集市旁卖竹扇,便帮她在每把扇子上题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
这些人物的事迹展现了古代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