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三闾大夫庙”的古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原诗内容
《过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二、创作背景
时间:大历年间(766-779),戴叔伦在湖南做官期间途经三闾庙凭吊屈原而作。
地点:三闾庙位于今湖南省汨罗县境,是纪念春秋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三、艺术特色与评价
主题:
以“怨”字为核心,表达对屈原忠魂的悲悯与同情,展现其“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悲剧命运。
意象:
- “沅湘流不尽”以江水奔流不息比喻屈原的怨气深重,构思独特;
-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通过萧瑟秋景渲染屈原被误解的悲怆氛围。
语言:
语言明朗却含蓄,意境深远,被历代诗评家高度赞誉。
四、相关背景补充
屈原生平和事迹: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因直言敢谏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其“忠君爱国”精神成为后世文人楷模。
三闾大夫职掌:战国时期楚国官职,主管王族祭祀与教育,屈原曾任此职,其职衔与诗中“三闾大夫”直接关联。
此诗作为唐代文人凭吊屈原的代表作,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艺术成就,是研究屈原思想与唐代文风的重要文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