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映雪 原文: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着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凿壁偷光 原文: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汉朝时,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有邻居一到晚上就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发现后,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透过洞照在书上。后来匡衡学成了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
悬梁刺股 原文:
《战国策·齐策一·不求甚解》股:大腿。形容刻苦学习。汉朝的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疲倦了,有时还在屋里打记号。晚上读书时,有时不知不觉打瞌睡。他意识到: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在悄悄地减少。于是他每天在学习时,用绳子系在屋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晚上睡觉时,只要头一摆动,头发就会被绳子扯痛了,不得不醒来,继续读书学习。
译文:汉朝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疲倦了,有时还在屋里打记号。晚上读书时,有时不知不觉打瞌睡。他意识到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在悄悄地减少,于是用绳子系在屋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晚上睡觉时,只要头一摆动,头发就会被绳子扯痛,不得不醒来继续读书。
牛角挂书 原文:
《新唐书·李密传》密初为隋炀帝挽郎,以李渊杀炀帝为名,欲测渊意,渊问其所闻,对曰:“臣在职日,常读书中,乐闻暴隋之欲人亡也。”
译文: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王冕求学 原文:
《宋学士文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总有人牵着自家的牛来责备它践踏了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范仲淹刻苦自励
原文:
《昼夜苦学》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