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德向善与尊敬父母的古诗,可综合多篇相关作品整理如下:
一、崇德向善主题
1.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爱为切入点,隐喻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体现传统伦理中的感恩与责任。
2. 《豫章行》- 李白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通过悲壮的离别场景,展现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与对战争的无奈,体现忠孝冲突的伦理困境。
3.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以乌鸦反哺为喻,赞颂子女对父母的忠诚与孝道,情感真挚且意象深远。
二、尊敬父母主题
1.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
"十五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通过描述为官途送别母亲,展现古代士人对父母的敬重与责任。
2. 《侍母点消寒图》- 孔淑成
"堂上传呼停绣襦,慈萱看此掌中珠。鹤眠积雪三三径,猩点消寒九九图。月影清如今夜好,梅花香似去年无。眼前索笑随昆妹,博得欢颜韵不孤。"
以细腻笔触描绘侍奉母亲的日常,体现宋代士大夫家庭中的孝道文化。
3. 《秦国夫人挽辞安门下母二首》- 晁补之
"城南塞冠盖,哀挽送何人。吉卜郊连浚,恩封国号秦。桹碑空复古,蒿里不知春。应夺居庐念,朝廷伫弼臣。"
通过挽词形式悼念母亲,展现宋代文人对丧亲之情的哀思与对母亲的敬重。
三、经典引用与拓展
孟子《弟子规》:"父爱如山,母恩似海。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亲者,守身为本"
《论语》:"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强调物质与精神赡养并重)
以上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崇德向善与尊敬父母的思考,既有具象的孝行描写,也有抽象的伦理哲思,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