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解释:道是可以被谈论的,但并非永恒不变的道;名是可以被命名的,但并非永恒不变的名。这句话表达了道的不可言说性和永恒性,强调了道的超越性和变化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解释: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就有了丑了;当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这就有了不善了。这句话表达了美丑、善恶的相对性,强调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解释:道就像一个空虚的容器,它的作用似乎无穷无尽。它深邃啊,好像万物的根源。它能够挫去锋芒,解开纷争,调和光明与尘埃,混同于无形之中,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看作草狗;圣人无所谓仁爱,把百姓看作草狗。这句话表达了天地和圣人的一种无差别、无私的态度,强调了顺应自然、不偏不倚的治理智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句话用水来比喻最高的善,强调了顺应自然、无私无欲的品德。
这些原文和解释展示了《道德经》中关于道、德、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思想的深刻哲理。通过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哲学体系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