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唐代的张怀瓘所著的《书断·卷二·王羲之》。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书法的笔力刚劲有力,后来也用来比喻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深刻、透彻。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典故与王羲之有关。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惊叹其笔力雄劲,于是有了“入木三分”的说法。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书法技艺的高超,以及对文章或事物分析的深刻性。
在句子中,“入木三分”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如,可以说“鲁迅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