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字的来历与多个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说法:
由“马服”氏改变而来
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象形文字
马字的起源最早是甲骨文中的马字,字形像一头身足尾俱全的马的侧面形象,本义就是指这种动物。
到大篆时已有文字的意思了,小篆时头、腿等部位已简略被线条代替,到隶书时稳定下来,直到解放后的文字改革,才简化成现在的马字,脖子上的鬃毛被省略,四点(既四蹄)也简化成一横。
其他说法
马字也可以指古代计算用的筹,虫类和草类的特大者,器物之大者,官名,以及姓氏。
综合以上信息,马字的来历主要与其作为家畜的名称有关,并且与“马服”氏的改变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马字形象地反映了马的特点,随着文字的改革,马字逐渐简化为现在的形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