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歌《帐篷》原文如下:
```
哪儿需要我们,
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
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
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
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
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
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
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的敏锐,
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
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
留下的是繁华.
```
这首诗歌以帐篷为象征,描绘了地质队员、建筑工人和边疆建设者们的勤劳与奉献。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这些工作者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迅速适应环境、建设家园的能力。他们以帐篷为家,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能激发出生活的热情和活力。诗歌中的“我们”不仅指代这些工作者,也象征着所有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诗歌的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对比“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诗人表达了这些工作者们虽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他们的努力也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进步。
总的来说,《帐篷》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诗歌,通过对帐篷这一象征物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建设者们的光辉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