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的《中秋月》(其二)是一首借咏中秋月亮,表达人生无常和艰辛的诗。全诗如下: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解释:
圆魄上寒空 :圆魄指的是中秋的圆月,寒空则指寒冷的天空。这句诗描绘了中秋圆月高悬在寒冷天空中的景象。皆言四海同:
人们都说四海之内(指全国各地)的月色都是一样的。这句诗表达了人们普遍认为中秋月色普照大地的观点。
安知千里外:
哪里知道在千里之外。这句诗提出了一个疑问,暗示着即使在同一轮明月下,不同地方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不有雨兼风:
没有急风暴雨。这句诗进一步以风雨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艰辛,说明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可能并不是都是晴好的天气,而是有风雨交加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圆月的景象,引出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同一轮明月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世上的事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最后,诗人以风雨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艰辛,透出对将来人生命运的探求和对未来的迷惘之情。
建议:
这首诗不仅是对中秋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