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念亡儿的古代诗句,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悼亡思子类
"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骚首问青天"
出自清代郑板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以沉痛笔触追忆亡子之痛,表达对子女深沉的眷恋与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襁褓即知爱字章,痴心望尔继书香。归家不忍看题壁,短幅长条一律藏"
佚名《蝶恋花·襁褓即知爱字章》,通过儿时记忆追忆亡儿,展现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深情,归家后因睹题壁而掩面藏诗的细节尤为感人。
二、生死离别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悼亡亡妻为喻,抒发对逝者的无尽思念,成为悼亡诗的千古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龚自珍《己亥杂诗》,借清明雨景表达对亡友的追思,悲怆中透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三、孤寂寂寥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以孤寂的意象表现亡者生前的清冷与对往事的难以释怀。
四、其他相关诗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沈括《梦溪笔谈》):虽为悼亡之作,但以物寄情,隐喻对亡者的永恒思念。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杜牧《清明》):通过清明时节的哀思,反衬对逝者的追念。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个作者争议,如《江城子》作者有苏轼、欧阳修等,此处仅列最著名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