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机器猫”一个。
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故事课件《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情景道具:玩具、零食等。
讨论卡片:印有各种情境的卡片。
教学音频《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活动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教学音频《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倾听并思考。
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听到故事里说了什么?” “红红为什么哭?” “红红后来是怎么做的?” 二、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取。
提问 “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三、情景模拟(15分钟)设置情景
,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体会别人的感受。
提问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怎么想?” 四、讨论交流(10分钟)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提问
“你觉得拿别人的东西对吗?”
“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做一个好孩子?”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拿。”
延伸
“在家里,如果我们想要爸爸妈妈的东西,也要先问爸爸妈妈同意哦。”
“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拿了自己的东西,要勇敢地说出来,并帮助他们归还。”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是否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改进建议:
如果幼儿在情景模拟中表现不佳,可以多次进行角色扮演,加强练习。
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引导幼儿不拿别人的东西,并鼓励幼儿学会向别人借东西。
家长反馈:
请家长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不仅能够理解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还能学会如何向别人借东西,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